科研管理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2995
国内刊号:11-1567/G3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6857 人次
 
    本刊论文
构建新型气象服务体系网络

  新型气象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应以服务同级和下级为对象、以服务操作维护便捷为要求、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以服务个性化人性化为宗旨、以提高效益比为根本,实现不同服务层次上的本地化。


  目前,各级气象部门都有各


  自的气象服务网络,其主要功能是气象服务及行政管理信息发布,对社会公众了解气象和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集约高效以及气象部门对外履行社会服务的标准来衡量,仍有很大差距。目前的气象服务网络由市气象局统一管理和维护,区县局只使用不管理,区县局之间没有网线联络,网络集中但不高效,信息共享效率程度低;网络服务内容单一,只有气象信息发布,没有与社会公众、行政执法交互;网络信息流单向、宽带容量低,不能满足服务需要。因此,气象部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功能多方位展示气象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服务网络体系平台,从而为履行气象行政执法提供便捷的途径,丰富气象社会管理及服务的内容,提高社会管理及服务效率。


  现有服务体系主要问题及原因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目前现有气象服务网络是以北京市气象局作为中心点,向区县局发散网络,全市只有市气象局这一级网络服务体系。北京市各区县气象局的气象服务完全依托于北京市气象局服务器,而所有服务均采用单独连接市局服务器连接。


  这一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系统抗压能力差。这种由上一级服务器统管包揽网络结构,随着业务服务内容的增多,访问数量的大幅增加,服务器运行压力随之提高。而下级每一项服务都依赖上一级,如果上一级服务系统出现崩溃,那下一级的所有服务内容都将陷入瘫痪。


  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所有服务器与上一级都是单独连接,在数据通路带宽一定的前提下,服务器的单独连接数增加,那么每个单独连接项目所占用的带宽必然随之减少,单个带宽的利用率就降低,这与信息大爆炸时代要求背道而驰,也与气象现代化建设要求不符。


  服务过程被动。各区县气象部门在这种过度依赖市气象部门服务支持过程中,缺少了自身的气象服务内容,使其服务缺乏针对性。由于区县气象部门无法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组织制作服务产品,进行有效服务,因而降低了区县气象部门的服务的主观能动性。


  缺乏信息共享。由于各区县气象局以及直属单位之间处于各自为战,独立行事,网络也不互通,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管理维护困难。由于北京市气象局对区县局的网络是由市局一杆子插到底,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管理,而管理人员相对比较少,出了问题难以实现随叫随到或短时间排除,影响了网络的实用效果。


  究其原因,首先是对事业发展估计不足。过去气象服务只是针对本身业务和少量的政府决策,所以服务对象少,服务面窄,信息流量不多。近些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服务对象从专业专项服务转向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各方面服务,服务方式从单一的文字服务转向文字图表、综合分析和实时资料相结合服务,信息量成几何级数猛增。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有服务网络日渐不堪负重。其次是本地化服务需求不足。作为区县级气象部门,没有将气象信息与本地的社会经济有机的结合,气象服务没有融入到本地的各行各业中去,服务办法不多,主动性不够,因而造成区县局网络服务上只能完全依赖上级气象部门,造成了服务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影响了网络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新型服务体系网络的建设


  新的气象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应以服务同级和下级为对象、以服务操作维护便捷为要求、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以服务个性化人性化为宗旨、以提高效益比为根本,实现不同服务层次上的本地化。因此,构建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要努力做到4个“实现”:


  实现决策支撑科学化。使区县气象部门摆脱单纯依靠上一级主管部门来提供业务服务产品的现状,切实做到气象服务的本地化。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下级气象部门在缺乏上级服务产品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方面也为领导全面了解情况、准确判断形势、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实现工作流程规范化。整个部门统一使用一套完整规范的业务服务系统,规范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步骤,减少管理的被动性和盲目性,避免造成服务缺失。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一是北京市局及市直属单位的数据共享;二是北京市局和各区县局的信息共享;三是各区县局之间的信息共享,使气象部门信息上下左右共享,实现了网络资源的集约化。


  实现网络服务个性化。在同一级气象部门中,可以针对各自气象服务特点,进行针对性业务支持支撑,充分发挥本地服务发散作用,提高了本地化服务能力。


  还是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气象局的信息中心作为总的信息中心,按照其下辖的区县的个数,根据各区县实际气象服务需要,将所有公用数据、服务产品传输到区县气象局数据服务器上。区县一级气象部门,根据自身服务内容需要,结合本地的数据制作扩充自己的服务产品,提供针对性服务。同时,做好同级服务产品的制作和服务工作。各县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对方的有用数据为己所用。


  建设一个新的服务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按部就班。在操作步骤上,可以分为五步:


  首先,规划网络建设。北京市气象局到区县气象局网络传输采用带宽。经过初步的测算,市到区县宽带需要8兆。对现有电讯线路进行调整,进行网络联通。


  其次,建立新的业务服务体系规范。所有的气象服务都是基于本级气象部门来进行,每一级从上一级气象部门所获得的即为其所需要的所有数据。这样不论在哪一级气象部门增加服务内容,都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只需从上一级气象部门调取相应数据即可,而不再是原先的随着服务内容增加而变得越发凌乱。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上一级气象部门服务器的并行数,同时将整体系统的风险逐级向下分摊,降低了系统崩溃的可能性以及一点出现问题而影响全局的现象。


  第三,分级配置服务器,建设海量数据库。各区县气象局根据自身业务量大小,业务内容多少,按照相应规定的档位选配服务器或服务器组,建立海量数据库。


  第四,建设远程监控和本级监控系统,增强资源供上级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实现系统稳定性保障,本级通过监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保障工作双保险。同时,布好服务网络。建立气象部门与其特殊服务对象之间连接的网络,确保通畅,提高服务效果。


  最后,规范操作系统,作规范化管理。所有数据服务器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由市气象局进行统一负责规范建设。设备选购、运行环境、编程语言、接口插件等等均会采用相对统一的标准,从市气象局到市级服务对象,市气象局到区县气象局,区县气象局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FTP方式进行,部分涉密内容,采用加密FTP方式进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局信息中心)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科研管理》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科研管理》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